首 页       中心介绍       中心动态       研究成果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宏观政策研究

首页 > 研究成果 > 宏观政策研究

国际知识产权执法新动态研究
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13-4-9 11:45:31   被阅读次数: 32019

摘要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即各个国家、国家的内部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在国际层面通过多种渠道的沟通来推动知识产权执法的措施。由于并不存在一个超政府的实体制定出一套凌驾于各国法律之上的普适法律来规制知识产权的国际执法,我们选择了从“治理”而不是“政府”的角度来分析各国在国际知识产权执法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TRIPs协议是各国迄今为止在知识产权执法问题上达成的最大程度的共识,也是分析的起点;第二,在TRIPs协议的基础上,主要发达国家通过传统的单边、双边和多边等外交途径不断促进第三国的知识产权执法;第三,当上述途径不能达到其目标时,这些国家又开始放弃TRIPs协议,寻求建立新的国际知识产权执法框架,主要表现是探索新的平台(如相关国际组织),以及签订新的协定(如反假冒贸易协定)……主要发达国家之所以要在国际层面上推动知识产权执法,其最为直接的动因是各国知识产权执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这种不平衡对主要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在全球经济危机阴霾的笼罩下,主要发达国家通过提高全球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来促进国内就业,促进本国经济走出低谷的诉求日益强烈。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知识产权本身的问题,而是主要发达国家将其国内危机“外部化”的手段之一。面对主要发达国家层层逼近,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国际执法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只能艰难面对,疲于应付,并且常常在一揽子的经贸谈判中牺牲知识产权来换得其他更重要的谈判领域,尤其是扩大技术出口、放宽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方面的利益。发展中国家自主制定知识产权法律和规则的政策空间在不断地被压缩……报告按照时间序列,对于TRIPs协议签订之后的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在单边、双边和多边领域的新动态以及发达国家寻求新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框架的努力进行追踪,再选取一个截面全面解读整个发展动态中交织着多边、双边互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假冒贸易协定》,然后分析国际知识产权执法的新动态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政策建议。
版权所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电话:010-62083816 传真:010-62083849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20146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18号